八咏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咏楼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咏楼导游词1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峻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
元皇庆年间(1320xx年一1320xx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xx年)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xx年)重建,1984年大修。八咏楼自创建以来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周总理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因此,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革之作。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导游词2
大家好!
八咏楼,位于八咏路,原名玄畅楼,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照十四年(1187年)扩建,元皇庆年间(1312-1313)毁于火,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该楼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元皇庆年间(1312年一1313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年)重建,1984年大修。
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萃之作。
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导游词3
有一个地方,是李清照、沈约、吕祖谦、谢翱等诗、词人经常作诗的地方。
有一个地方,里面记载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诗词。
有一个地方,正对面是美丽的婺洲公园,再前面就是波浪层层的婺江。
这个地方,就是金华大名鼎鼎的八咏楼!它建造于高约8米的台基上,整个楼为一组精致的建筑物。我们上了左边的台阶,到了八咏楼的陈列室,里面分别介绍了唐,宋,元,明,清文人骚客在八咏楼上吟诗作曲,其中,李清照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最为著名。
往里走,是李清照的纪念馆,里面有她的诗词作品、人生经历等,还有一尊她的雕像,上方有大文豪郭沫若的题词——一代词人。
往右拐,是一间木制的房子,里面有一块牌子,上书:“诗人吟诵胜地”可见这间木屋是许多名人经常来的地方。
最后我们沿着楼梯下了八咏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仍然在为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而迷醉,八咏楼不愧是“诗人吟诵胜地”“兵家必胜之所”!
八咏楼导游词4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诗《题八咏楼》。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革之作。
相传八咏楼原名元畅楼,是由南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创建。公元494年,这位大文豪来金华任东阳郡太守时,为了给大家建一个登楼赋诗的地方,斥巨资建起了此楼。后来,沈约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八咏诗》里所写的`八首诗,诗无定句,句无定字,合计1803个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所以从唐代起元畅楼便更名为八咏楼,以此纪念。而此后的八咏楼又以形佳取胜,以绝唱闻名,成为历代诗人骚客作文吟诗之处,留下不少绘景抒情的名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用他那生动、细腻的笔触所描写八咏楼及双溪的风景。更使人们对这座八咏楼产生了神秘感,都想一看“庐山真面目”。而今天,我有幸来到了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八咏楼。
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建,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三个大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走进八咏楼,在南朝文学家沈约的雕像旁停住。雕像中的沈约,头戴官帽,身着官衣,一脸正气,不禁使人联想到犹如包青天再世。雕像底部的台碑上,清楚的记载着沈约的一生,让人们都要对沈约产生崇敬感。站在雕像旁往四周看,四周的石碑上,一些历代文人名士所写下有关与八咏楼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都被后人镶挂在八咏楼的四壁上,供人欣赏。因此,八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看着诗句,一股正气油然而起。
我顺着百余石级而上,只见数丈高楼耸立于石砌的台基上。登上石级,便可看清楼内雕梁画栋、飞檐朱窗,瑰丽精美。
八咏楼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重檐歇山顶亭楼,是八咏楼正楼,而紧贴亭楼后的则是一组三进两廊的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结构严谨,造型曲雅,风格古朴。因此,漫步在八咏楼,欣赏着那一道道美丽而又独特的风景线,别有一番风味。
有句话是这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如此说来,那么,就成了“不登上楼就没来过八咏楼!”这所改的话虽说饶口,可事实确实如此。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所有景物尽收眼底。可最使我着迷的,则是那面临八咏楼的婺江。
夕阳西下,河水在照映下,闪烁出道道金光,像无数金色的鱼儿在欢快地跳跃着。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像喝醉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把江面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远处青翠的峰峦被镶上了一条金边,变得更加雄伟。啊!江边的黄昏,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令人心醉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对夕阳的惋惜,但是它却意味着成熟、饱满,更孕育着美好的明天和希望的未来。对啊,夕阳西下,金华美好的明天,希望的未来正等着我们一起去开创!
八咏楼导游词5
八咏楼,位于八咏路,原名玄畅楼,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元皇庆年间(1312-1313)毁于火,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八咏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照十四年扩建,元皇庆年间毁于火灾,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该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历代文人和英雄人物都与八咏楼有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