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卖木雕的少年》。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我”到非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卖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
选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
1、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的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并运用四字词语。
2、根据教师补充的资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5-9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从标点符号、提示语中来掌握人物语言应怎样描写。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这一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具体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情境写话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强化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态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瀑布,激发兴趣
1、了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①了解亚洲是第一大洲,非洲是第二大洲。去非洲旅行过的人说,到非洲一定要去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②读好大瀑布的名字。
③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出示课件)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宽约1800米,最高处为100多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④谈自己的感受,先用自己的话来夸夸瀑布,再当作家来夸夸瀑布。并说一说这样夸的好处。
2、引出课题。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确名不虚传!可非洲之行给这位作家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瀑布,而是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积累运用
1、自读课文,带着问题:为什么卖木雕的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处理生字。课文读过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或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3、学写“卖”字。
4、积累四字词语。
5、了解非洲木雕。(出示木雕图片及资料)
①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世界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②积累词语。( )的木雕
③体会“琳琅满目”这个词语运用的生动、恰当。
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走进少年,掌握学法
1、学习送木雕。
非洲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么有名,木雕栩栩如生,为什么最打动作者的却是卖木雕的少年?
2、学习卖木雕。
①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的句子。
②这一部分作者对少年进行了哪几方面的描写?(顺势板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其中最主要的描写是?(语言)。
③出示:如果我把对少年的这几处描写改一改,你们看好不好?
坐凳的主人说:“买一个吧!”
那少年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那少年说:“您是中国人吧?”
(在这部分环节中一是要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的位置;二是要让学生掌握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外貌和神态等描写)
④了解少年为什么要急切想卖掉木雕。(出示资料,配乐:非洲贫穷落后,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3,每年有近200万儿童死于缺水。也许,对于这个少年来说,多卖掉一个象墩,就能多吃上几顿饱饭,多喝上一口干净的水。)
2、师生合作读描写少年的句子和作者的句子。
3、从朋友二字入手,了解中非友谊。(补充资料: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访问非洲十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
(四)研读少年,情感升华
1、从开始急切地要卖掉木雕,到最后居然不要一分钱将木雕送给了作者(手指板书:卖和送)
2、来,让我们静静地走进少年的内心(音乐起)写话练习。
(看着中国朋友带着遗憾离开了摊点,少年心想……)
(五)作业超市
1、课后请同学们写几句话夸夸这位非洲少年。
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阅读《走进非洲》。
(六)板书设计
11、卖木雕的少年
卖
送
人物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的这个板书做到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 ……此处隐藏24447个字……的友好情谊。
第四板块:总体回顾,说总结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朗读教学和重点词句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说课设计,由于经验尚少,本说课稿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们指正。谢谢!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14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二、说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具体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情境写话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强化表达能力。
4、情景表演法。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
5、想象补白法。通过在情境中激发想象,将揣摩到的人物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情感体验和语言训练的和谐发展。
三、说学法
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说话来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累词语。
1、出示文中的四字词,指名读,齐读。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
2、通过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听非洲击鼓乐。
通过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听非洲击鼓乐,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3、通过复习、朗读课文,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再认识。既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5、在研读文本的同时,通过让学生用因为_____所以_____(填空)。
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
6、想象雕刻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
7、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在这句话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作者喜爱象墩的感情。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试着把“捧”换一换,看行不行。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8、接下来再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和少年的对话,读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的心情。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9、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间,体现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提升情感。
10、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那位少年,你会怎么做?创设几种情景,老师和孩子分角色交流。
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想象和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来历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们的对话中,少年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升华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初步体会了对于朋友的理解。
11、在第二次对话中,我把每句话后加上了省略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能还说了什么?
去掉提示语读对话,更有人物之间交流的真实感。通过指导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每一个人物语言描写后边,加上一个省略号,给学生提供补白的空间。通过给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
12、总结、情感升华
最后,我安排了一组句子,让学生通过配乐深情朗读。通过三次复沓读,总结提升,将情感表达推向高潮。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由于经验不足,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还请评委们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