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7-07 18:31:1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 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

“晒、池、浮、黑”

四个字,会认读“碰、雹”。区别“落、打、飘”的词义。

2、能说出水的几种变化形态,初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3、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写有“云、雨、雹、雪”四块卡片,四个带有箭头的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谜语揭题

1、学生猜谜:谜底是云、雨、雪、雹子

2、揭题:我是什么

激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读课文,请给自己提提读懂课文的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己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上段落序号,想想课文说了什么?)

2、检查有几个自然段,再检查生字。会认读“晒、池、浮、黑、碰、雹”。

自主确定学习小目标

三、再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猜出了“我是什么?”

(师在在黑板的左下角板书:水)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师:原来我就是“水”啊!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

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四、精读其中一段(随机出示:)第一段

1、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段,看看我们能变什么呢?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

2、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指名一生读,说说你喜欢云的什么?

生:喜欢云的变化多端。

生:喜欢云的美丽。

3、反馈,多姿多彩的云朵被大家所喜欢。我们知道,当它穿着白衣服的时候,我们叫它

(白云);穿黑衣服的呢?叫黑云;披红袍呢?(红云);红云出现在早上时,叫──;出现在傍晚时,叫──你知道天上还有什么云?乌云、彩云(高中低)。现在我们都变成云,,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

(出示云的各种图片)

4、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可以一人读,表演读,或几个人合作读。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读出这种喜欢。

5、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谁愿意挑战他?特别好: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

6、学着他们的样,自由再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积累词语

自主选择学习形式

……此处隐藏5932个字……>1.自由读第一段

2.说一说

(1)说说课文中神话故事的梗概。

(2)神话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个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填一填

传说中()是罗女的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4.议一议

(1)文章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再转入镜泊湖,从传说中怎样表现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传说镜泊湖是红罗女的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形成的。

(三)学习第二、三段。

1.默读第二、三段

2.说一说

(1)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两句话有何联系?(总分关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3.填一填

(1)镜泊湖位于(),是因为()形成的。因为()所以称为镜泊湖。

(2)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和(),它的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有精致的别墅外,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丽多变表现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胜收,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镜泊湖的()美。

4.议一议

(1)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2)第二自然段介绍镜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说出这一自然段中景点名称、位置、景点奇特的地方。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结冰?它与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3)说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瀑布的动态美。

3.填一填

吊水楼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课文从()和()两方面写出它的美。

4.议一议

课文是怎样描写瀑布气势和美景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说说本段中各景点名称形成的条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条件有:(1);(2);(3)。地下森林()物产丰富,林中有种类繁多的树木,还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写。

六、小结

1.体会动静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对镜泊湖的介绍,说明了它的景色极其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

(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

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

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

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

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

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

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

因此,利润=x(120-x)

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

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

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

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

……

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

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